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4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24年,商洛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97万户,同比增长5.69%,增速居陕西省第一。
商洛市细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举措39条,实施“一网通办”,推出登记注册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模块化选择、经营地址承诺制等便利举措,优流程、减资料、提效能,市场主体网办率达95%以上。健全完善便捷退出制度,出台《商洛市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实施方案》,退出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分期分批对全市4599户“僵尸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强制注销,有效降低执法成本。同时,开展深化容缺受理改革试点工作,将受理事项拓展到特种设备、计量认证、质量、医疗器械、药品连锁经营及外资登记等六个领域。累计办理“容缺”行政许可事项85件次,实施不见面审批65次。
商洛市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机构12个,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综合服务655个,服务企业1200家次,解决技术难题379个,为企业节省费用412万元。镇安县“有机认证助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面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突出地方特色,先后发布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等市级地方标准23项。同时,梳理盘活存量专利190件,办理专利质押融资400万元。“镇安县象园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以“分类帮扶、激发活力、服务发展”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498场次,发放资料150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298条,协助解决问题诉求和实际困难178个;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阶梯培育,认定全市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20户,开展“个转企”72户。
商洛市推进构建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有机统一的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将差异化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提高监管精准性,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助力市场主体“减负增信”。对377起案件实施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激励市场主体自我纠错,轻装前行,推动行政执法达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狠抓食品、药品、质量、特种设备等“三品一特”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办各类案件1617件,商洛市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