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沙文艺讲坛”走进天心区 纪红建畅谈“人生两本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5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1日讯(通讯员 张闻骥 刘勇)4月9日,“长沙文艺讲坛进基层”天心区文联专场活动在湖南女子学院举行,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以“人生两本书”为主题,结合其长篇报告文学《游学•1917》的创作经历,为百余名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文艺讲坛进基层”是长沙市文联推动文艺惠民、服务群众的重要品牌活动,旨在通过名家分享激发基层文艺创作活力。本次活动由长沙市文联主办,湖南女子学院、长沙市作家协会、天心区文联承办,湖南女子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文学与传播学院、天心区作家协会执行。

纪红建作为主讲嘉宾,以“人生两本书”为核心,分享了他对文学创作与生活实践的深刻思考。他提出,“有字之书”是知识的源泉,能净化心灵、启迪心智;而“无字之书”则是生活的实践,唯有深入现实才能获得真知。并以《游学•1917》的创作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和实地走访,还原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湖南农村的历史场景。“创作报告文学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纪红建说,“只有脚踩泥土、贴近生活,作品才能有温度、有力量。”

纪红建还结合《乡村国是》《大国制造》等代表作,表示报告文学作家应关注民生题材、公益题材,应肩负时代责任,用文字记录国家发展与社会变迁。他鼓励青年学子多读经典、勤于练笔,同时走出书斋,在实践中丰富人生阅历。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一名文学爱好者请教:“在创作报告文学时,如何平衡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红建回答:“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但艺术表达同样重要。作家需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细节和情感打动读者。此外,报告文学不宜过多的修辞,语言应该质朴,在平实的语言之中看到思辨与意境。”

“讲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努力在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寻找创作灵感。”参与活动的人员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