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等关税”来临,苹果成“大冤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15:00    

截至美东时间4月8日晚,苹果公司盘后股价继续下探至169.45美元,4月2日以来的累计跌幅已经超过24%。这也是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后,美国科技企业承受巨大代价的表现之一。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苹果公司是全球供应链最为复杂的科技企业之一,仅在亚洲就分布于中国、越南、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关税政策生效,苹果在全球范围布局的产能会深受影响,维持多年的价格体系可能被迫调整。

中国科技企业虽同样受关税波及,但国产手机厂商的境遇与苹果存在显著差异。

成本硬着陆

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X时,美国市场定价为999美元,而在此后苹果的旗舰机型其实一直维持着999美元水平,仅通过淘汰低存储版本来调高起售价格。但当关税落地,成本增加,原有定价策略生变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有美国媒体曾算过一笔账,iPhone 16 Pro单台成本约为549.73美元,如果按照中国产iPhone承受54%的总关税水平来计算,则成本会增加约298.86美元,达到848.59美元。

尽管苹果在过去几年推行供应链多元化,在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建立生产线,但这些国家同样面临关税上涨,其中主要生产iPhone的印度也将面临26%的关税。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由于苹果上游关键零部件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关税几乎波及苹果的全部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成本上升几乎是全方位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玉渊谭天”指出,即便将iPhone搬回美国制造,成本也不会降低,一方面,进口零部件也需要支付关税,另一方面,美国组装iPhone的人工成本比中国高出不少。

海外媒体同样持此观点,长期关注苹果公司动态的美国媒体人马克·古尔曼发文称,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未来几年内将其制造业迁回美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美国本土实现有意义的iPhone生产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建立并运营,这对苹果和消费者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美国资深股票分析师 丹・艾夫斯:在美国新建造一座工厂需要四到五年时间,就科技制造工厂和其他类型工厂而言,美国甚至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基础以支持建厂。

摩根士丹利更是预测,这一轮关税成本给苹果带来的损失或达每年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

会涨价吗?

纵观过去几年手机市场价格的变化,涨价的直接原因正是成本上升。

去年四季度,受到手机芯片迭代升级、内存价格长期抬升及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国产手机曾迎来一波涨价潮,彼时包括小米、OPPO、一加、vivo、真我、荣耀等品牌,发布新机时都选择了100-300元不同程度的提价。

这一次加征关税,如果按照前文所提增加近300美元的成本来看,苹果面临的涨价压力,远高于去年那波国产手机的密集涨价。

涨价最后波及的仍是消费者。原荣耀CEO赵明就曾公开表示,企业不该让消费者承担这一切,而是要努力在产品定价和配置上找平衡。

马克·古尔曼通过文章表示,苹果采购团队正在促使零部件制造商和生产合作伙伴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他认为,苹果硬件产品利润率约45%,会自行承担一小部分成本,但预计苹果会认真考虑调整iPhone的价格。他还表示,数月来苹果一直在美国本土囤积库存,已在美国境内的产品不会受到关税影响。

华安证券研报对此则保持乐观,认为苹果的关税问题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曾被豁免,此次同样存在豁免的可能。

今年2月,苹果公司曾表示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本土投资约5000亿美元,包括计划开设新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工厂。杰富瑞预计,这5000亿美元本土投资或许有助于关税豁免。

另外,由于美国针对电子产品制定了“美国成分≥20%”的豁免门槛,只要相关产品美国原产部件或技术占比超过该比例就能获得关税直接豁免。不过截至目前,消息层面暂未出现苹果能够获得豁免的迹象。

该研报称,假设苹果相关关税后续无法被豁免,让供应链独立承担不太现实,更大的可能性是苹果提高美国地区的产品售价,以部分抵消关税的负面影响,对苹果供应链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苹果硬件总量及产品年降压力上。

国产机遇

用“针插不进”来形容美国手机市场十分恰当。

尽管vivo、小米、OPPO、传音等中国厂商在海外市场大杀四方,但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苹果手机占据美国市场60%份额,其余集中在三星、联想、TCL等品牌,而联想和TCL之所以能打入美国市场,与其此前收购海外品牌密切相关。总体来看,苹果依然占据美国市场的主要份额。

对中国手机厂商而言,这一轮“对等关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尽管国内市场的国产手机基本在国内完成组装,并不受中国反制关税的影响,但国产手机品牌(除华为外)高度依赖高通与联发科芯片。若芯片厂商因关税调整定价策略,手机成本将进一步承压。

看到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机遇。

从“苹果链”大量环节集中在中国不难看出,国产化供应链正在持续建立并走向成熟,并且为国产品牌所用。日本调查公司Formalhaut Techno Solution的一份拆解报告称,华为Pura70系列90%以上的零部件由中国供应商生产,本土化成果显著。

而随着多家手机厂商表态自研芯片后,围绕手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另外在企业出海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手机厂商也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南美等区域市场扎根,并且已经从简单的出口手机转变为生产和供应链出海。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典型的如OPPO的海外策略,除建厂外,还在当地自建零售服务体系,并大量雇用本地团队。该公司海外营销总张洲川就认为,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OPPO将已有的厂商关系和国内经验,迁移至新市场,在东道国搭建经销体系,赋能零售商、销售伙伴,让厂商双方在海外市场实现了再创业。”

南方+记者 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