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消费金融2024年业绩披露:头部下滑、中小平台起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27:00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各大上市股东进入2024年年报披露潮,消费金融公司在去年的表现也浮出水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总资产规模位列业内第二至第四位置的招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在2024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与此同时,也有排名腰部以及尾部的中小消费金融公司交出亮眼成绩。这一系列变化展现出了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意味着行业已经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头部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本次业绩披露中,头部增长乏力成为讨论焦点。

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首次同时出现降幅,兴业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也出现降幅。

具体从大股东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兴业消费金融营收100.67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降79.25%。中银消费金融营收71.62亿元,同比下降8.85;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降91.62%。

与此同时,也有中小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行业新秀出现业绩上升情况。比如根据邮储银行(601658.SH)发布的年报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2024年营业收入75.41亿元,净利润8.04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营业收入69.52亿元、净利润5.22亿元。

武商集团(000501.SZ)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188.58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34.59%;2024年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4.6%。

根据哈银消费金融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年末,哈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43.69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4.0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9亿元,同比增长13.46%;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1.03%。

4月10日,宁波银行(002142.SZ)发布宁银消费金融业绩。2024年度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宁银消费金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96%;净利润突破3亿元大关,达3.03亿元,同比增幅达50.17%。

有消费金融从业者表示,行业格局波动,主要归因于线下资产表现不佳。

但也有消费金融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业绩与消费金融公司的表现不能简单粗暴地挂钩。“消费金融业务本质相对简单。只要投入资源,就会产生业绩。”

该高层对记者举例表示,通过降低利率、加大广告投放引流,同时加之较为宽松的策略,业务规模便较为容易起量,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也可以快速增长。

在其看来,客群结构和资产质量需要时间检验,业务成效不能仅看短期增长,而应该拉长时间线评估。

走向多元探索

据了解,面对消费金融市场一系列新形势,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也进行了更多元化的探索。

中邮消费金融方面表示,2024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宏观经济复苏承压、居民消费信心波动背景下,呈现出“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行业特征。

“线下的抵押贷款业务我们已经暂停,现在公司主要发力新市民业务的小额信贷产品,希望通过助力新市民更快更好地适应、融入城市新生活。”某华中地区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成为当前行业热门话题。2024年年初,消费金融新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专章。

中银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公司着力提升科技、风险、集中运营的核心能力,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客户体验优化提升。

此外,2024年,招联消费金融联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反诈中心、招商银行开展多期反诈知识直播。

有学者就曾告诉记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是义务与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工作,在风险教育过程中,也能帮助消费金融公司更好地拓展客群。“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更好了解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方便金融机构向消费者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更有助于增强客户对于消费金融机构的信赖度以及黏性。”

前述学者表示,如此一来,在践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过程中,机构也可以获得客户更多的信任,从而建立正向沟通渠道,减少客户投诉的产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资产端,消费金融公司也在调整策略。有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行业变化,当前公司在进一步压缩通过助贷获取流量的比例,更多地争取自营业务的发展空间。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