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漫评:“齐鲁1号”奏响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13:00    

春风拂槛,铁轨生辉。4月10日,“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专列鸣笛启程,以666席流动观景台串起山水人文,用“提质不提价”的服务承诺激活文旅经济,在齐鲁大地上谱写出一曲“诗与远方”的交响乐章。

设施升级,打造“移动文旅综合体”的硬实力。国铁济南局以15节主题车厢重构铁路空间想象力:娱乐功能车变身非遗展演舞台,餐饮车飘散着煎饼卷大葱的烟火气,软硬卧车化身为穿越星空的民宿。从济南到威海,钢轨串联起11座城市的山水画廊,200余景区在车窗外交织成动态长卷。这种“一车一景,一窗一画”的设计,将传统运输工具升级为沉浸式文旅体验馆,让“坐着火车游山东”本身就成为旅游目的地。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服务设施全方位升级后仍坚守普列定价标准,用“提质不提价”的诚意诠释国企担当。

服务升级,勾勒“全龄友好型”的温情线。铁路部门精准捕捉银发经济新风口,将“齐鲁之星”银发专列由21列扩容至40列,“魅力江西”“新疆丝路”等线路为银发族定制诗与远方。车厢适老化改造与高校、老年大学的深度合作,让旅游专座成为移动学堂。这种从硬件改造到服务升级的全链条适配,既破解了老年群体“不敢游”“不便游”的痛点,更以“代际融合”理念激活家庭出游新场景。当轮椅通道遇见研学专座,当民俗表演邂逅青春脸庞,车厢便成了社会温暖的微缩景观。

经济赋能,激活“流量变现”的强引擎。旅游专列正以“线状经济带”重构山东文旅版图。“泰山-黄河”“环游渤海”等主题列车,让地理坐标转化为文化IP;“潍坊风筝节”“寿光菜博会”专列,使节庆经济突破地域边界。据统计,每趟专列可带动沿线景区客流增长15%,农家乐、非遗工坊等业态借势焕新。更值得期待的是,“红色沂蒙”“曲阜尼山”专线形成的文化磁场,正将铁路客流转化为文化认同,让“好客山东”的品牌价值随着钢轨延伸至四海八方。

从设施的硬核升级,到适老服务的温情脉动,从文旅融合的创意迸发,到消费升级的动能转换,“齐鲁1号”专列鸣响的不仅是出发的汽笛,更是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当钢铁动脉与文旅基因深度融合,当银发经济与青春力量交相辉映,这幅在钢轨上徐徐展开的“齐鲁行旅图”,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中国网 作者:黄晓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