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鼓岭景点,一个动人的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8:10:35    


曾经的鼓岭别墅(图片来自网络)

知道并决定爬鼓岭,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一一

鼓岭,位于福州市东郊,海拔800余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曾与庐山(江西)、鸡公山(河南)、莫干山(浙江)一起,被近代西方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当时岭上曾有外国人建的别墅300余栋,每到夏季,一些工作、生活在福州的外国人受不了福州的酷热,都会到岭上避暑,其中就有故事的主人公宻尔顿.加德纳一家。1910年还在襁褓之中的他被父母带到福州,1911年全家搬回美国加州,孰料这一别竟成永远。

后来,宻尔顿.加德纳成为美国加州大学的物理教授,几十年里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中国看看儿时的故园,但令人惋惜的是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还不停的念叨“KULIANG”……

为了实现丈夫-生的夙愿,加德纳夫人努力破解“KULIANG”之谜,终于她在印有“福州鼓岭”字样的11牧邮票中找到了线索,并在一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弄清了“KULIANG”就是福州的“鼓岭”。原来,大批外国人到鼓岭避暑,催生这里成立了一个全国最早的夏季邮局,由福州方言韵母直译的“KULlANG”,便由这一封封跨洋书信传到西方。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刊载的《啊,鼓岭!》一文,让读者深受感动。〈图片来自网络)

一段尘封的“鼓岭故事”被揭开,加德纳夫妇的这段“鼓岭情缘”也透过报章“漂洋过海”,令国内外读者深受感动。福州市委书记也是读者之一,看完文章后,他立即通过相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邀请她访问鼓岭。

1992年,加德纳夫人来到福州鼓岭,帮丈夫实现了圆梦之旅。当地人的友好,鼓岭的美景,使她感慨万千,一再表示将福州人民的诚挚和友谊带回美国。

20年后,2012年2月,当年的福州市委书记在访美期间,又讲述了这段“鼓岭故事”,使其在更大舞台上赢得了更多掌声。

鼓岭游览图

“鼓岭故事”打动人心,我也是被“打动”者之一,由此我把它列入了要爬的名山之列。

但现实是上鼓岭的路有多条,我不知道那个100多年前被父母带来的美国小孩是从哪条上的,他住过的房屋在哪里还在不在?于是我按现在的“导游图”,决定沿“鼓岭古道”上山,以探寻其本来的面貌。

沿古道上鼓岭,始自“闽山第一亭”,之后都是石阶路,不陡不缓,多呈“之”字展开,蜿蜒而上。沿途峰岩秀拔,峡谷幽雅,古木参天,遮天蔽日。

闵山第一亭

上山的路

一路上,每隔200米,设一不显眼的里程碑;每隔500米,设一凉亭。可惜我只看到1400米时,以后就忘记看了。只记得第5亭时,就是“鼓岭18景”景区,又过了两个亭,到达万松关(湾),如接着下坡就是涌泉寺。我有下坡,爬山就到此结束了。

半山亭:南方的名山一般都有半山亭,设在上山一半的地方,供游人歇息,抒发情感。

上山的路

“卓尔”、“乘云”摹崖石刻,下面的数字是里程碑标志 。

鼓岭古道两旁,历经风雨剝蚀的花冈岩石,呈千姿百态,上面有很多的摹崖石刻,据说有700余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明、清、民(国),各朝各代都有,直到当下;篆、隶、楷、草、行,名人名笔名刻,各种笔体都有;天地人、儒释道,百花齐放,什么内容都有,使人目不暇接,如同走进了一座历史的书法长廊。

行进在这座天然的“书法长廊”,边走边看,赏心悦目,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登山的疲劳。

“欲罢不能”下的我

福建巡抚黄国材的“四好”

福州人林可桐、杨豹:莫作心上过不去之事

高者:天地正气.行良心、求真理、需爱群

一笔“寿”,我就在它边上

一笔“龙”,内藏“我到佛国”四字

一笔“虎”,刻在镇虎岩上,意在镇住山上的老虎。

“忠孝、廉节”,宋忠臣文天祥书,后学林可桐敬录

上下两图来自网络

沿古道登山,景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应该是“鼓岭十八景”,在33公顷的面积内峰奇石怪、洞窟幽深、古树名木,古今题刻,美不胜收。

但古道最高也是尽头的还是万松关,夾道青松苍翠,高耸入云,松树多达万棵,故也叫“万松湾”。关前有石刻“高山仰止”,我也就到此为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