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于1924年6月16日建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故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
黄埔军校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向黄埔一期500多名师生发表演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公开办六期,包含四大分校(潮州、武汉、南宁、长沙)共计招生一万二千余人,之后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人员便无法进入黄埔军校,故我军的军政人才基本出于黄埔军校前六期。除了建国后评定军衔的将帅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了很多出身黄埔军校的我党高级指挥官,如红一军军长许继慎(黄埔一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黄埔三期)等。还有部分我军高级将领离开军队系统没有参与授衔,如李云昌(黄埔四期)、程子华(武汉分校)、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等,更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在1955年授衔(含1965年前补录)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帅中,共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9位中将、12位少将等37人出身黄埔军校。
一、元帅,共五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叶剑英元帅
陈 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该校中国共产党党委书记
陈毅元帅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部教官
聂荣臻元帅
徐向前;黄埔军校第一期
徐向前元帅
林 彪;黄埔军校第四期
林彪元帅
二、大将,三人
陈 赓;黄埔军校第一期
陈赓大将
罗瑞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6年入学)
罗瑞卿大将
许光达;黄埔军校第五期
许光达大将
三、上将,共八人
陈奇涵;黄埔军校学生队队长
周士第;黄埔军校第一期
陈明仁;黄埔军校第一期
张宗逊;黄埔军校第五期
宋时轮;黄埔军校第五期
杨至成;黄埔军校第五期
郭天民;黄埔军校第六期
陈伯钧;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入学)
三、中将,共九人
阎揆要;黄埔军校第一期
彭明治;黄埔军校第一期
常乾坤;黄埔军校第三期
唐天际;黄埔军校第四期
倪志亮;黄埔军校第四期
郭化若;黄埔军校第四期
谭希林;黄埔军校第五期
王 诤;黄埔军校第六期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
四、少将,共十二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指导员
曹广化;黄埔军校第四期
李逸民;黄埔军校第四期
方之中;黄埔军校第四期
洪 水;黄埔军校第四期
廖运周;黄埔军校第五期
张开荆;黄埔军校第六期
周文在;黄埔军校第六期
白 天;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入学)
朱家璧;黄埔军校第八期(1930年入学)
徐介藩;黄埔军校第三期
高存信;黄埔军校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