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年轻人可以吃褪黑素吗(褪黑素真的是失眠神药吗?究竟能不能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0 08:09:18    

镇静催眠药副作用太大?实在睡不着,不如吃片褪黑素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褪黑素真的就很安全吗?这篇文章就详细说说。

一、什么是褪黑素?

褪黑素,又被称为睡眠激素,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激素,它最为人们熟知的作用是可以改善睡眠,所以很多人将其视为“失眠神药”。

确切点讲,我们大脑里面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因为长得很像松果,所以被叫做“松果体”,褪黑素就是松果体利用色氨酸合成的一种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睡眠-觉醒周期,俗称“生理性催眠剂”,也可影响人的性器官的发育和衰老的进程。

二、褪黑素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表现出很强的生理周期规律,与日夜交替有关,在人体内的浓度呈现出昼低夜高的规律,即白天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晚上褪黑素分泌增加。

正常情况下,人体褪黑素的水平会在晚上10点左右开始增加,在凌晨2~4点达到顶峰,然后下降直至早上停止分泌。

褪黑素凌晨2点到4点分泌最多

褪黑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二是缩短浅睡阶段,延长深睡阶段,减少凌晨早醒。

我们之前有篇文章也单独介绍过人体内的几种常见“促睡眠物质”和“促觉醒物质”。褪黑素属于“促睡眠物质”中的一种,详细内容可点击蓝色标题直接阅读:如何正确选择安眠药?市面上常见的安眠药全在这里了!

三、什么情况下褪黑素分泌会减少?

1)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逐渐减少

在人的一生中,褪黑素在出生后的3~4个月后开始分泌,在青春期前达到峰值,青春期后分泌逐渐减少,到老年时达到最低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萎缩直至钙化,造成生物钟的节律性减弱或消失,特别是35岁以后,体内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这可能也是导致很多老人产生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

2)昼夜节律被破坏,导致褪黑素暂时性分泌紊乱

人体分泌褪黑素具有出很强的昼夜周期性,对于一些需要倒时差或者倒夜班的人群来说,昼夜颠倒,打破了人体分泌褪黑素的正常节奏,可能导致褪黑素分泌的暂时性紊乱,从而影响睡眠。

3)与环境的光线变化密切相关

光线是影响褪黑素分泌的重要因素。当光线强时,褪黑素分泌的就少,人会感到清醒,当光线减弱时,褪黑素分泌量就会增加,会让人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灯光和电子产品的蓝光,都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所以睡前玩手机,真的会影响睡眠质量。

四、褪黑素适合哪些人?

对应褪黑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真实效果,有待考究),褪黑素适合以下人群:

①昼夜时差颠倒者

②倒班工作者(夜班工作者)

③年龄增长导致的褪黑素减少者

五、褪黑素怎么吃?

目前关于褪黑素的研究非常广泛,不同国家的推荐剂量差异也非常大:

  • 2010年,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年允许褪黑素以缓解时差不适感的功能添加在食品中,并规定了最小使用量为0.5mg/天。2011年,EFSA增加了褪黑素缩短入睡时间的功能,最小使用量为1mg/天。

  • 2013年,加拿大发布声称,褪黑素用于延长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或缩短入睡时间或调节人体昼夜节律,推荐服用量为0.1~10mg/天,用于消除或减小时差不适感的推荐剂量为0.5~10mg/天。

  • 在中国,褪黑素产品是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建议是 1~3 mg。

  • UpToDate 临床顾问数据库目前推荐是治疗失眠从 0.1~0.3 mg 开始;

总之,由于目前暂时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如有需要服用,建议咨询医生评估具体情况,再确定服用方案。

六、褪黑素,真的是失眠神药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中国,仅批准褪黑素应用于保健品中,申报的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并不是药品!

最新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给出的结论是:“ 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

其次,关于褪黑素对失眠的效果也存在很大争议,很多褪黑素产品虽然是国外进口,但尽管是在国外,褪黑素做为一种非处方补充剂,并没有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的完全监管。FDA 也并未正式批准用于任何适应症。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2017)和美国医师学会(2016)的实践指南,都认为没有足够的有力证据表明褪黑素对失眠有效或安全。

退一步讲,即使褪黑素对改善失眠有效,也仅仅是对于因自身褪黑素分泌减少的老年患者的原发性失眠有效,这类老年患者通过适量服用外源性褪黑素保健食品,可以补充体内褪黑素的不足,起到改善睡眠等作用。

而对于一些因环境噪音、神经精神问题、躯体疾病或药物等造成的继发性失眠症,这类失眠患者并不是体内的褪黑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失眠,所以额外补充外源性的褪黑素,无法改善失眠效果。

事实上,褪黑素即使是用于原发性失眠症,目前仍然还受到一些临床指南的质疑。

七、褪黑素安全吗?有副作用吗?

一方面

对于确实需要服用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人群来说,短期、适量服用褪黑素相对比较安全。

大剂量的服用可能会有轻微的副作用,比如白天嗜睡、头晕、恶心、头痛、困倦等。

但长期服用是否安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影响自身合成与分泌褪黑素,而带来精神不佳、困倦等副作用。

另一方面

褪黑素,实质上是一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激素,除了褪黑素,我们体内还有很多其他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这些激素都是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的。

如果说我们身体里面并不缺某种激素,但是又强行地通过外源性的一些方式去补充,结果就是导致体内这种激素异常增多,引起一连串级联反应,最终可能会引起其它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紊乱。

对于某些老年人,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褪黑素,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可能会增加脑梗的风险。

对于年轻人,如果不恰当地服用褪黑素,还会影响到性腺相关激素的分泌。因为褪黑素除了有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的作用外,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还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褪黑素!

  1. 妊娠期女性: 褪黑素可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可能存在胎儿致畸风险。
  2. 哺乳期女性: 褪黑素可经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哺乳期女性最好不要使用, 若必须使用,应在使用期间暂时停止哺乳。
  3. 不推荐儿童及 18 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目前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服用不当,可能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4. 癫痫患者、服用血液稀释剂的人在服用褪黑素时需要接受医疗监督;
  5.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甲亢患者,应当慎用褪黑素,服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八、改善失眠,关键是利用好内源性褪黑素

对于易失眠的人群,除了考虑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充分利用好内源性褪黑素是关键。

第一,褪黑素分泌节律常与环境的光线变化周期密切相关。

昏暗的光线可以通过眼睛,对松果体产生刺激,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反之,睡前的光源刺激可抑制褪黑素分泌。

因此建议避免在临睡前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电脑。

此外,还需要注意室内光照问题,必要时可以通过拉窗帘、戴眼罩等方式加速入睡。

第二,建议按时睡觉、起床,形成较规律的睡眠作息。

褪黑素又被称为“人体生物钟”,其分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在体内褪黑素含量高的时段(晚上10点-早上6点)入睡,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九、吃什么能补充褪黑素?

如果想要外源性的补充褪黑素,除了补充褪黑素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外,也可以多吃些富含褪黑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大麦、大米、橄榄油、核桃等。

此外,色氨酸是人体合成褪黑素的原料,这个合成过程中还需要叶酸、维生素B6等营养素的帮助。

但是,相比于黑暗促进褪黑素分泌的力度,饮食和营养对于体内褪黑素含量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所以远离电脑、手机,早点调暗灯光才是关键。

十、褪黑素和常见镇静催眠药,哪种更好?

褪黑素和镇静催眠药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影响人体睡眠,如下图

之前,我有篇文章详细介绍过人体内影响睡眠的几种物质,包括“促进觉醒物质”和“促睡眠物质”两大类,这两大阵营的物质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共同影响我们的睡眠周期,褪黑素和镇静催眠药均属于“促睡眠物质”阵营,只是作用机制不同:

  • 镇静催眠药,如佐匹克隆、唑吡坦、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通过活化γ-氨基丁酸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催眠药。

  • 褪黑素,则是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发挥催眠作用。在我国,褪黑素仅被批准应用于保健品中,所以并不是药物!但是,有些药物也是褪黑素的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等,这些药物也是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发挥催眠作用。

如果真的要对比两类药物,究竟哪种才是“失眠神药”?药师说:都不是!

普通镇静催眠药,如果服用不当,可能会产生成瘾性、依赖性、耐受性等;褪黑素同样如此,也存在耐药问题,暂且不谈其改善失眠的效果怎么样,如果服用不当,还会扰乱自身褪黑素的分泌,使身体情况更糟糕。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所有的药物有治疗作用,必然就有其副作用,药物本身作为一种“外来物种”,进入我们的体内,必然会打破我们身体原有的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况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产生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均可能不同。

所以,失眠药物仅仅是用来改善失眠症状,不宜擅自长期、大剂量的服用,也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失眠神药”。

总结一下

褪黑素可能会对改善失眠有一定的效果,如对于倒时差和倒夜班的人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睡眠,但是要注意服用的时间和服用的剂量!对于褪黑素自身分泌减少的老年人群来说,如需服用,要警惕可能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并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

如果遇到长期失眠问题,还是建议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必要时接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在内的综合治疗。

最后,给出几个改善失眠问题的小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白天积累足够的睡眠压力:白天进行适量运动,减少午睡时间,使身体保持适当“累的状态”,到了晚上,睡眠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给大脑传递信号——“需要休息啦”,这个时候,我们就顺理成章的就会进入到比较良好的睡眠过程当中。
  2. 避免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等)的摄入以及睡前进行激烈的运动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兴奋的状态,破坏整个神经系统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
  3. 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关闭灯光,拉上窗帘,远离手机,躺在床上,放松精神状态,营造适合褪黑素分泌的黑暗环境,在褪黑素分泌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进入到良好的睡眠中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