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皮海洲:回购增持贷 民企更倾向回购说明了什么? | 立方大家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0:00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作为银行支持证券重要政策之一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自去年10月18日正式推出以来,至今已满半年,这一政策得到了部分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积极响应。据统计,截至4月16日,47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496单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969.78亿元,接近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三分之一。

而在上述496单回购增持贷款中,347单为回购贷款,贷款上限合计575.37亿元;149单为增持贷款,贷款上限合计394.41亿元。

进一步分析,从企业性质和贷款类型来看,民企披露的回购贷款数量和金额较多。347单回购贷款中,民企发布263单回购贷款,占比75.79%,金额上限合计361.72亿元,占比62.87%。而国企披露的增持贷款数量和金额较多。149单增持贷款中,国企发布76单股东增持贷款,占比51.01%,金额上限合计202.13亿元,占比51.25%。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意外,甚至是在意料之中。毕竟作为国企来说,以国企的名义回购,或许涉及到多层面的核准与审批,远不如由公司大股东出面增持来得快捷。相反,民企在回购方面更具有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说了算,所以,在维护公司股价稳定方面,民企往往是以身作则,冲锋在前。

当然,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面前,民企更倾向于回购,而不是大股东增持,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兼顾大股东利益的需要。实际上,企业回购股份通常都是由大股东提议的。但为什么民企大股东提议公司回购股份,而大股东自己却不增持股份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民企大股东提议公司回购,自己却不增持,如此一来,哪怕是申请银行贷款,负债的也只是上市公司,而不是大股东,大股东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丝毫的损害。不仅如此,大股东甚至还会因此而受益,如果回购能够带动股价的上涨,有的大股东正好可以趁机减持股份。

其二,民企大股东之所以不愿自己增持股份,很大程度上这是由大股东的利益所决定的。毕竟很多民企的大股东,他们推动公司股票上市的目的,为的就是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高价套现,所以减持股票才是这些大股东所要做的事情。而增持股票则不是这些大股东想要做的。更何况一旦增持股票,这些大股东在6个月内就不能减持股票了。正因为大股东增持会影响到大股东减持股票,如此一来,以减持股票为首要任务的大股东自然就会对增持股票一事避退三舍了。所以在市场维稳的过程中,民企主要采取公司回购的方式,而不是大股东增持的方式。

正因如此,在股市维稳的过程中,民企更倾向于回购,而不是大股东增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企大股东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面。这其实是不利于股市维稳的。毕竟股市维稳要多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这就包括民企大股东也要与市场一道形成合力,而不是离心力。所以,在股市维稳的过程中,作为民企大股东有必要增加一些社会责任感。而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大股东在提议公司回购时,本身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至少需要承诺,在公司回购股份期间,大股东本身不会减持股票。避免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回购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达到减持股票的目的。

其次,即便大股东没有提议公司回购股份,在市场维稳期间,民企大股东同样需要为市场维稳作贡献,比如,承诺在市场维稳期间不减持股份,或延长自己所持有股票的锁定期。

此外,民企大股东在提议公司回购股份时,本身也要配合上市公司回购,提出增持计划,如此,在维护公司股价稳定方面,效果也会更好许多。或者,有的民企经营上存在困难,回购股份或许力不从心,这类民企的大股东,更应身先士卒,挺身而出,通过自身的增持来维护公司股价的稳定。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