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谷雨节气,新民晚报的AI丹丹也给大家发出春日的最后一张茶席邀请函,邀你一起来品品“雨生百谷,茶润千年”的秘密。
清代郑板桥那句“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娓娓道出谷雨节气与谷雨茶的缘起。谷雨茶又称为雨前茶,和如雷贯耳的明前茶相比,雨前茶显得低调不少,但其实,雨前茶并不输明前茶。这两个茶类的千年PK,可不是简单的早摘、晚摘的区别,而是中国茶道的时空哲学。
老茶农至今守着“辰时采青,午时炒制”的古法,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期望在谷雨留住春天。现代科学更揭示了中国茶,“明前鲜爽、雨前浓醇”的物候密码。当气温低于18℃临界温度线时,茶树会开启氨基酸守护模式,而当气温高于这个温度时,茶多酚战士就会加速生成。谷雨时节,江南雨水充沛,茶树舒展出一芽二叶,叶片肥硕翠绿,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如果把清明前初绽的茶叶嫩芽比作茶中少女,那雨前茶就是茶界的气质御姐。谷雨时期的茶叶中,茶多酚与氨基酸达到了1:3的黄金配比,茶多酚的觉醒带来醇厚回甘,这也是雨前茶同样拥有一众粉丝的原因。
老底子的上海老茶客,讲究的是,雨前茶要配蟹壳黄,甜咸中和才适意。Z世代的年轻人热衷茶饮新玩法,雨前龙井加气泡水,中式冷萃同样沁人心脾。无论看蜷曲的嫩叶在杯中舒展,还是看嫩绿的茶汤和气泡共舞,诗酒趁年华,品的是茶,品的也是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悠久文化。
原标题:《新民节气·谷雨|明前茶vs雨前茶,傻傻分不清?》
栏目编辑:马亚宁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