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陆旖婷
“方主任不仅帮助我康复,更令我重拾生活信心!”4月21日,跨越200多公里从湖南岳阳赶来的王先生(化姓),将一面“医德双馨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二外科。这位与疝气“共处”五年的肾衰竭患者,在经历一番波折后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
王先生向医护人员敬赠锦旗
56岁的王先生患慢性肾衰竭多年,在家里依靠每天3次定时定点的腹膜透析维系生命。5年前他的左腹股沟处冒出鹌鹑蛋大小的肿物,在当地被确诊为腹股沟疝。随着时间推移,疝气竟长至成人拳头大小,平卧时仍明显凸起,并经常出现卡压疼痛症状。更棘手的是,当地多家医院考虑到腹膜透析患者疝修补术后感染、腹水渗漏风险高,伤口愈合难,因此建议必须改为血液透析才能进行手术。
“血透需要进行颈部静脉插管,而且每周要跑3次医院,实在折腾不起。”王先生儿子表示,一家人辗转难眠之际,今年4月,他偶然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了解到武汉市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方军主任团队在复杂疝修补领域的丰富经验,连夜驱车来武汉求医。
接诊的胃肠二外科方军主任仔细评估发现,患者因长期腹膜透析导致腹壁肌群薄弱,且腹膜透析置管也比较接近左侧腹股沟区域。若行腹腔镜术式,需经腹腔切开腹膜或行完全腹膜外入路,但也有损伤腹膜的风险,导致赖以生存的腹膜透析无法继续且易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经过讨论,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局麻或区域阻滞麻醉下开放手术方案。
医生在手术中
“就像在豆腐上绣花,既要彻底修补缺损,又不能戳破腹膜这层‘窗户纸’。”方军精细解剖,保护疝囊并妥善结扎,避免腹膜破裂。1小时手术后,王先生不仅疝气患处得到修复,还完整保留透析通道,术后可以继续进行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疝气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以上。”方军解释,这类患者因长期灌注透析液,腹内压增高,腹壁肌肉就像老化的橡皮筋。他提醒肾衰竭患者若发现腹部异常包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莫拖延至疝囊过大增加手术风险。
方军表示,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腹膜透析合并疝气患者无需在“保透析”与“补疝”间艰难抉择,医患携手一定能找到最优解。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