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郓城农民作家刘瑞东:白天侍弄庄稼 晚上秉笔书写红色春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28:00    

大众网记者 李威 通讯员 赵考壮 郓城报道

日前,在郓城县委宣传部会议室里,农民作家刘瑞东从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手中接过3万元“菏泽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奖金时,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即将出版的纪实文学《红色血脉春华堂》,他声音颤抖地说:“获此殊荣,是对《红色血脉春华堂》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作为农民的一份荣耀。”该书已由菏泽市作协名誉主席张存金作序,即将正式出版。

2年来,他白天侍弄庄稼,夜晚伏案写作,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完成了这部近20万字的作品。

《红色血脉春华堂》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春华堂药铺为主线,全面叙述了春华堂主人于氏一家在动乱年代顽强拼搏和奋力抗争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于家几代人的岁月沧桑和命运遭际,见证了于氏家族及其主要成员成长发展的足迹,是一部于氏家族与共产党人共同抗敌的壮阔史诗。书中既记录了药铺主人于广善“择高处立,向宽处行”的家风传承,更着重刻画了以梁秀松、梁仞仟父子为代表的革命者群像——前者血洒药铺门槛,后者继承遗志创建郓城党组织,用生命诠释了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红色血脉春华堂》的故事,是郓城英雄儿女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的一个缩影。

为还原历史原貌,刘瑞东查阅了《中国共产党郓城县组织史》《中共郓城地方革命史》《郓城县志》《郓城县政协文史资料汇编》等十余部地方史料,骑着电动车到访于阁、陈坡等多个村庄及邻近县区,走访了数十位知情老人。“梁区长牺牲那天的细节,我前后核实了三次。”他指着泛黄的笔记本说,书中虽有个别艺术加工,但重大事件均与史料相符。

“早想写一部关于抗战历史的故事,只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题材。”刘瑞东回忆创作初衷时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郓城县作协主席卢明给他指了条明路:“春华堂后人于恒谦那里,藏着活的历史。”

在药铺后人的讲述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渐次浮现:地下党员以抓药为名传递情报,药童乔装送信突破封锁线……这些鲜活细节,最终化作书中的动人篇章。菏泽市作协名誉主席张存金在序言中评价:“作者用心用情写好郓城老区的红色历史,倾情讲好春华堂的传奇故事,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

看着即将付梓的书稿,刘瑞东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有责任把红色记忆记录下去,传递正能量。”

刘瑞东堪称郓城农民作家的代表,“半亩薄田养正气,一支秃笔写春秋”正是他人生的生动写照。在郓城这片热土上,许多像刘瑞东这样的基层作家,胸怀家国情怀,在田间劳作与打工之余继续书写更多的红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