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与刑事责任是法律诉讼中的两大类别,它们分别涉及不同的法律规范、案件内容以及处理方式。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民事责任:平等主体之间因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或当事人所约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
刑事责任:因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例如,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
民事责任:适用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
刑事责任: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等。
民事责任:主要承担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刑事责任:承担形式为接受刑事处罚,包括罚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
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目的是明确权利和义务,恢复原有的权利状态。
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目的是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
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有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有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
刑事诉讼:公诉人负有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罪的证据,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刑事案件:涉及犯罪行为,由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侦查和审判。
民事案件:涉及财产权益等方面的争议,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国家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介入。
行政诉讼:除行政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
民事诉讼:可以适用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可以制作调解书。
总结:
民事与刑事责任在法律性质、案件内容、处理方式和诉讼主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事责任主要涉及平等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争议,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而刑事责任涉及犯罪行为,通过刑事诉讼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案件识别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