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广义上,担保是指一切能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包括物权担保、保证担保、定金担保、违约金担保及债的保全制度等。
狭义上,担保仅指物权担保制度、保证担保制度和定金担保制度,债的保全制度被排除在外。
主要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留置担保和定金担保。
本担保与反担保:本担保是以保障主债权实现为目的,反担保则是为了保障担保人在承担责任后对被担保人的追偿权得以实现。
融资担保主要适用于民商活动中的合同,如借款、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活动。
海商法、航空法等法律对担保有特别规定的,应当依照其特别规定设定。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企业必须是法人单位,并具备1—2年以上的经营盈利记录和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企业的财务指标应反映出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且经营状况良好,预期销售收入和利润足以支持到期还本付息。
企业申请担保贷款的用途应真实、金额适当,并提供必要的反担保措施。
融资担保是由第三方机构为债务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责任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
市场上存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国家担保融资基金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国家级融资担保机构。
担保人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制度,进行科学的尽职调查,并实施保后监管和债务追偿制度。
担保人应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估,并向债权人提供自身的资信证明,以取得其对信用保证资格和履约能力的认可。
担保合同是担保人和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申请担保单位需提供必要的文件资料,如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项目可行性报告等,以便担保人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融资担保的概念、方式、适用范围及相关要求,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融资担保工具,降低融资风险。